貝特瑞北交所上市一周年:保持強勁發展態勢 加速擁抱新能源時代
2021年11月15日,全球鋰電池負極材料龍頭貝特瑞成為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,向更高層次資本市場邁進,公司發展進入新篇章。經過一年的發展,三周之前的10月26日晚間發布的2022年三季報,貝特瑞交出了一份營收連續11個季度逐季攀升的亮眼“成績單”。
北交所開市一周年以來,貝特瑞最近四個季度的總營收較上期增加126.01億元至212.08億元,同比增長146.4%;歸母凈利潤較上期增加4.78億元至17.08億元,同比增長38.81%。截至11月14日收盤,貝特瑞市值約339億元,遠超第二名的157億元,穩居北交所市值“一哥”。
一年間,伴隨貝特瑞的,不只是業績的高增長,還有企業借力資本市場積極做大做強,在產業變革中堅守的技術創新引領和新賽道突破。
加速擴張產能 導入上下游戰略性產業資源
北交所上市的一年,也是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增長和動力鋰電池出貨量持續增長的一年,是下游電池正負極材料需求旺盛的一年。SNE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,2022年前三季度,全球動力電池裝機總量為341.3GWh,同比上升逾75%。其中,9月的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達54.7GWh,同比增長超六成,已連續27個月呈增長態勢。
時勢激蕩,新能源浪潮奔涌至盛。貝特瑞審時度勢,主動進行了業務調整,剝離毛利率更低的磷酸鐵鋰業務,進一步聚焦附加值更高的高新材料領域,持續擴張產能鞏固正負極材料市場地位,向產業鏈上游延伸,形成彈性、有競爭力的供應鏈網絡,并加強全球化布局。
公開資料顯示,貝特瑞當前負極產能為36.3萬噸/年,較2021年末14.47萬噸增長超1.5倍。同時,公司公告山東陽信年產10萬噸鋰電材料項目、山西長治年產7萬噸人造石墨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線項目、云南大理年產2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、四川宜賓年產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、黑龍江年產40萬噸鱗片石墨及20萬噸天然石墨負極一體化項目等相繼落地開工。華安證券預測公司2023年石墨化產能預計將達到12.5萬噸,石墨化自供率2023年將提升至55%。在正極材料領域,常州貝特瑞年產5萬噸高鎳三元正極材料項目已于2022年7月正式量產,高鎳三元正極材料行業競爭優勢進一步提升。
在產業鏈布局方面,貝特瑞始終堅持掌控行業關鍵資源,實現產品全覆蓋、市場全覆蓋和合作共建產能。今年以來,公司通過導入正極材料前驅體供應商、投資布局鋰電池回收拆解業務、與合作伙伴共同投資布局鎳鋰等關鍵資源、與客戶合作建廠等方式,確保材料領域的資源保障及成本優勢。在三元前驅體及資源領域,公司聯合中偉股份,打造前驅體+海外礦產資源開發一體化布局。此外,公司還公告擬與STELLAR在印尼合資建設8萬噸負極一體化項目。
未來,公司將形成惠州、江蘇、宜賓、天津、山東、黑龍江、印尼等多基地生產,覆蓋華南、華東、美洲、歐洲等境內外主要新能源產業集群區域,進一步增強公司的穩定供應能力。
加大研發支出 布局行業前沿與未來產業
聚焦“專精特新”,是北交所作為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立市之本,也是貝特瑞能夠抓住新能源電池產業風口,筑牢正負極材料護城河,形成差異化競爭力,獲得更為強勁和持續成長的動力之源。
貝特瑞以研發著稱。公司在業內率先攻克相關技術,實現天然石墨負極材料產業化,在人造石墨領域率先實現連續石墨化量產,也是國內較早量產硅基負極材料的鋰電池負極企業。貝特瑞集團憑借負極材料多年全球第一的先進制造實力,入選工信部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。
北交所開市一年來,貝特瑞創新步伐不止,最近四個季度研發費用合計10.95億元,較上期增長130.94%,研發投入占比保持在5%以上。官網顯示,截至目前,貝特瑞已經打造了一支800人組成的研發技術團隊,合計擁有380項專利。扎實的研發體系助推貝特瑞取得了多項研發成果并順利實現轉化。
在技術的支撐下,貝特瑞近年來不斷加快石墨負極傳統技術路線及工藝革新,加快推進對硅基負極、鈉電硬碳等新型負極材料的前瞻性布局。公司硅基材料第三代已逐步實現量產,第四代處于開發中,現有硅基負極產能達到5000噸/年,另有深圳4萬噸硅基負極產能正在建設,第一期1.5萬噸預計2023年底投產。鈉電硬碳負極已具備產業化能力,正在建設硬碳量產線。
根據其對電池材料市場變革和發展趨勢的前瞻洞察,貝特瑞還積極布局前沿技術,包括全固態電解質、鋰金屬負極、燃料電池材料、石墨烯高導熱材料及電池材料回收技術等,并在相關細分領域快速發力,取得戰略性優勢。
從項目進展來看,在鋰電池正負極材料領域,超高鎳正極材料已完成小試階段開發,進入中試階段,有望刷新容量新高度;公司還在除硅基材料外的高能量密度負極材料領域提前布局,已開發出具備高效儲鋰能力的載體材料,掌握關鍵復合鋰技術,正進行小試驗證,有望搶占市場先機。
布局后鋰離子電池技術領域也將為貝特瑞構建更強勁的成長力。據披露,公司已攻克固態氧化物電解質關鍵技術指標難題,成功通過下游客戶認可并實現小批量供貨,同時積極籌備放量生產線的建設;福建深瑞年產40萬平方米的石墨烯導熱膜產線均已投產并實現批量供貨。
面向未來,貝特瑞表示,北交所上市一周年,既是里程碑,更是新起點。公司將立足于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、正極材料及石墨烯材料的研發、生產與制造,積極關注鋰電行業的發展,通過收購、重組、整合、合作等手段,實現公司在鋰電產業鏈上下游的強強聯合和協同發展,打造產業生態鏈,同時積極規劃海外生產基地,逐步實現全球化經營。此外,加大研發投入與技術儲備,確保行業地位和領先優勢,用創新引領新能源產業進步,致力于成為新能源材料領域全球領先企業。
相關閱讀
- 海能技術堅持技術創新驅動發展:研發比重連續5年超13% 去年新增發明專利5項
- 艾能聚2022年凈利潤增長35%:分布式光伏電站開發及服務收入猛增63.3%
- 旺成科技北交所IPO:發行市盈率15.9倍 引入6家戰投共擬認購506.2萬股
- 路橋信息北交所暫緩審議:上市委要求公司說明是否存在收入跨期情形等
- 開源證券投資者教育基地走進天潤科技:公司實現營收和凈利雙增長、受到投資者廣泛關注
- 東和新材北交所上市首日破發:收盤跌12.67% 成交額為5397萬元
- 一諾威4月3日北交所上市 2022年營收達63億元可躋身北交所前五名
- 東和新材破發:開盤價為7.31元/股 較發行價下滑15.78%
- 環渤海2022年度凈利369.63萬同比減少96.14% 為商戶減免租金和進場交易許可費
- 普賽通信2022年凈利1890.1萬同比增長1.06% 投資收益較去年同期增長
推薦閱讀
快訊 更多
- 03-30 00:32 | 紫光國微2022年凈利26.32億同比增長34.71% 董事長馬道杰薪酬545.48萬
- 03-30 00:32 | 嘉誠國際2022年凈利1.71億同比下滑6.18% 董事長段容文薪酬36萬
- 03-30 00:31 | *ST雪萊2022年凈利2460.91萬同比扭虧為盈 總裁柴華薪酬130.74萬
- 03-30 00:31 | 鄭煤機2022年凈利25.38億同比增長30.31% 董事長焦承堯薪酬277.95萬
- 03-30 00:31 | 省廣集團2022年凈利2.13億同比增長15.75% 董事長陳鈿隆薪酬165.12萬
- 03-30 00:30 | 廣汽集團2022年凈利80.68億同比增長10% 董事長曾慶洪薪酬122.14萬
- 03-30 00:30 | 傳藝科技2022年凈利1.15億同比下滑30.04% 董事長鄒偉民薪酬230萬
- 03-30 00:30 | 宏達電子2022年凈利8.52億同比增長4.37% 董事長鐘若農薪酬60.08萬
- 03-30 00:30 | 伊戈爾2022年凈利1.91億同比下滑1.71% 董事長肖俊承薪酬106.55萬
- 03-30 00:28 | 鳳凰股份2022年虧損3.91億同比由盈轉虧 總經理王烈薪酬101.81萬